联系我们
企业家国学人文班《<大学>与<中庸>企业家精神》课程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29 人气:100

9月20-21日迎来了企业家国学人文班的课程,武汉大学的欧阳祯人教授与湖南大学的李兵教授,分别从经典义理与历史实践两个维度分别讲授《<大学>与<中庸>的企业家精神》、《家族传承——曾国藩&李锦记家风家训》,为在场企业家开启了一场贯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大学>与<中庸>的企业家精神》——儒家经典与企业家精神的深度对话

欧阳祯人教授以《大学》开篇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引,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人格塑造的核心要义。"明德"即彰显人内在的光明德性,这是企业家立身立业之本;"亲民"是与他人、与社会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而"止于至善"则是追求完美、臻于至善的境界追求。这三者构成了企业家从内圣到外王的完整修养路径。从"人之所以为人的大本大原"这一根本命题出发,进一步引领学员重新思考企业家的身份定位。

在阐释"至诚无息、不诚无物"时,欧阳教授从形而上的角度分析了"诚"的本体论意义。诚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企业家唯有以诚立身,方能感通天地,成就事业。这一观点将企业家的诚信经营提升到了宇宙观的高度。

关于"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课程从中庸之道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家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处世智慧。中庸不是庸碌无为,而是在动态变化中把握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这一思想为企业在保持核心价值与适应市场变化之间提供了哲学指引。

"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一节,教授由人伦日常推及天地大道,指出企业治理同样需要从细微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显卓越。于日常经营中体悟大道至理。这种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思维方法,为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修养路径。

义利之辨环节,课程重新审视了儒家义利观。儒家并非排斥利益,而是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这种思想为现代企业在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最后关于"乐感文化"的阐释,揭示了中国人特有的在世态度:即在入世担当中获得精神愉悦,在世俗生活中实现超越价值。这一文化特质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独特的精神资源。

《家族传承——曾国藩&李锦记家风家训》

——家族传承的智慧密码与实践探索

李兵教授从"家族企业传承的挑战与根源"切入,通过详实数据展示了全球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课程深入分析了导致传承困难的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人性因素,包括中国社会特有的家族观念演变、代际关系变迁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断层。

在"曾国藩家族的百年传承之道"部分,系统解析了曾氏家训的文化内涵。曾氏家训强调"读书、耕田、孝友、勤俭",将文化传承、经济基础、伦理关系和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形成了有机的传承体系。课程特别分析了曾国藩家书中的教育理念,如何通过日常教化培养子弟的品格能力。

"李锦记家族的现代治理实践"案例展现了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美结合。这个跨越132年、传承四代的家族企业,通过建立"家族宪法"、设立家族委员会、制定"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等机制,成功解决了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治理难题。

课程最后提出的"家族企业传承的系统对策",从文化传承、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文化传承是灵魂,制度创新是保障,人才培养是基础,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老师特别强调了"家风"建设在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家风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递,是企业核心价值的承载者。良好的家风能够为家族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两天的课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从企业家的内在修养到外部经营,从个人立德到家族传承,从经典智慧到现代实践,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一条贯通古今的精神之路。这种深度的文化浸润和思想启迪,让参与者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应对当代挑战的智慧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

手机/微信:18086031478   黎老师

上一篇:MTP管理才能班《AI在职场中的精彩应用》课程纪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费试听申请
/ 留下您的联系信息,我们会有专业课程顾问与您联系,一对一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课程和服务,帮您更高效的解决管理难题 /
您的姓名
*
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您的职务
武大总裁班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