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道德经》: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发布时间:2025-05-22 人气:116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气,可以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一帆风顺。
  
  古人说,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人的福气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求来的,或者说,是自己修来的。
  
  一、福自己求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天道本身并没有偏向谁,但是经常偏爱善良的人。
  
  国学培训班讲到春秋时期,秦穆公走丢了一匹马,被岐山的老百姓抓到,杀了吃掉了。
  
  当地的官吏很快抓到了这些人,但是秦穆公却没有惩罚他们,反而请他们喝酒。
  
  他说吃了马肉如果不喝酒,就会伤害身体。
  
  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的时候,被敌人包围,百姓听说起秦穆公被包围,他们每个人都拿起自己的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食马饮酒的恩德。
  
  最终,秦穆公俘获了晋侯,回到秦国。
  
  秦穆公的一念之仁,救了百姓,也救了自己。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对你好。
  
  国学班讲到《诗经》里也写,“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常做好事,不为恶行,这样才能为自己求得福祉。
  
  二、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宋朝范仲淹,曾经在苏州买过一座宅院,风水先生说这个宅院风水很好,以后一定出大官。
  
  范仲淹听到之后,马上把房子捐出来做了苏州的学堂。
  
  他觉得自己不能独占这么好的风水,应该把这份好福气分享给苏州的百姓,让苏州的更多读书人高中,以此来改变大家的境遇。
  
  善良的人做事惠及万物,而不和人们争抢。
  
  范仲淹有句名言流传至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武汉大学国学培训班中指出正是这样的品质和精神,让范仲淹家族得以长盛不衰。在众多家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时候,范氏家族整整延续了八百年,一直到民国初年依然兴盛不衰。
  
  三、不能刻意为善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道德经》
  
  “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武汉大学国学班认为真正的德行和善良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纯出内心,自然而然地做出来的。
  
  《聊斋志异》里有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为善而善,为了获得福气或者福报刻意为善,就是伪善。
  
  善良应该纯出本心。
  
  孟子讲: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是说人的善良就像水自然地往下流淌一样。
  
  一个人行善,只是因为内心的不忍,为了给予别人帮助,而不是为了获得利益。
  
  为了求得福报,刻意为善的人,被利益驱使,这样的善不是善。偷盗、抢劫都是在利益的驱动之下犯下的恶行。所以,伪善与恶等同。
  
  四、勿以善小而不为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
  
  《法句经》里讲,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水滴虽然小,但是慢慢就能充满大的容器。不从小善做起,就没法成圣。
  
  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没有罪过,小恶慢慢积累起来,足够毁掉一生。
  
  从小事开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慢慢积累下来,心态自然就会改变,长年累月,人的容貌气质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慈祥和温柔都一一体现在脸上,望着这个慈眉善目的长辈,谁会不敬他爱他呢?
  
  古人说“积德损德”,一个人的福气不是争来的,是积德积来的。日常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善心善行积累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福报。

上一篇:国学班:国学管理智慧和企业经营之道

下一篇:武汉EMBA:人力资源管理的五个阶段

免费试听申请
/ 留下您的联系信息,我们会有专业课程顾问与您联系,一对一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课程和服务,帮您更高效的解决管理难题 /
您的姓名
*
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您的职务
武大总裁班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