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武汉大学国学培训班:读懂这一点,你比诸葛亮更聪明!
发布时间:2025-05-22 人气:110
  
  计,算也。日:计算何事?日:下之五事,所谓道、天、地、将、法也。
  
                                                           ——孙子
  
  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一起开启通往智慧之旅。建议你阅读第一章,计篇第一。
  
  在阅读之前,国学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读:
  
  1. “五事七计”是指什么?
  
  2. 为什么说《孙子兵法》研究的是不战不法?
  
  3. 为什么说关羽是百战百胜,一败而亡?
  
  计,我们通常理解是计谋或是心计。其实这都是对《孙子兵法》中计的误解,这里说的计实际上指计算,并不是三十六计里所说的奇谋巧计。
  
  国学班指出孙子是反对投计取巧、贪巧求速的“计”,他在《孙子兵法》中所写是依靠实力而取得胜利的书,并非使用巧谋诡计。
  
  孙子所说的五事七计,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道、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
  
  五事七计指计算双方实力的对比,比较双方在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上的差距。
  
  孙子的计,相当于我们现代管理学中运用SWOT分析法,从敌我双方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做分析。
  
  计算的目的就是比较五事七计的各个方面,在开战前评估自己是否有“胜算”。
  
  《孙子兵法》虽是研究战法的书,但孙子认为军事虽然国家大事,系国家生死存亡,却讲究兵不血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武汉大学国学班提出孙子研究的实际是不战之法,讲究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敬畏之心,孙子的战是运筹为握,而不是在战场的杀戮,他追求的是兵不血刃、未战先胜、不战而胜。
  
  这也是孙子和伍子胥虽同为吴国的将军,一起扶助吴国,伍子胥留下很多战争中精彩的故事,可是孙子并有什么故留传下来的原因。
  
  如他在《孙子兵法》中说: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也。
  
  前面说孙子的“计”是计算的计,并非阴谋诡计的计,孙子并非不用计谋。“兵者,诡者也。“便是孙子的诡计,孙子的诡计目的造成对手的错误判断、引导对方失误。
  
  孙子的观念是先胜后战,不胜不战。没有胜算就不战,一定要等到对方上当,失误有胜算再战,如果等对方不上当,就等。没有耐心,不能等待,在孙子看来巨大的性格缺陷,等待才是战争上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熟知的勾践为打败吴国,十年卧薪尝胆,还派出西施用美人计,才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运用案例。
  
  孙子强调: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如果不能胜利,就要等待。如果明知没有胜算,还心存侥幸等到战场上再强取其胜,是不可为的。
  
  在敌方实在强的情况下,一要防备避战保存实力;二要耐心等待;三要外交协调;四要伺其松懈,引他失误,等他犯错。看准时机,一战而定。
  
  孙子的观念是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一直打来打去劳民伤财,没有什么结果那是将之罪,要看准时间,稳准狠一战而定。
  
  历史上百战百胜,一败而亡赫赫有名的关公。关羽虽然在民间被视为智慧、武功、德性于一身被神化,尊为“关公”。在清代更是被尊为“武圣”,和“文圣”孔子齐名。可是以《孙子兵法》中观点来看,关羽实在误国之臣。
  
  正是因为关羽一败失荆州,导致刘备在三国竞争的局面中失势,之后诸葛亮虽使出浑身解数北伐中原,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前面国学培训班讲过《孙子兵法》说:真正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因为真正的善战者不是打仗多,不打跌宕起伏的仗。
  
  讲究不战而胜,未战先胜,因此没有那么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用孙子对胜将的标准来看,关羽是相反的。
  
  诸葛亮作为历史上使用奇谋诡计的第一人,民间流传不少关于他使“三十六计”的故事,可是史实是他败给了司马懿。
  
  实则“三十六计”技术含量极低,《孙子兵法》的计,讲的是“五事七计”,计算下来有胜算才到,没有胜算继续准备,韬光养晦。等到“五事七计”的各个方面都准备好了,有胜算才打。
  
  “五事七计”道理运用于现在代企业管理中,意思说只有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讲究诚信,才是赢得和留住客户的王道,并不是使什么“招”。

上一篇:​武汉总裁培训: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

下一篇:​湖北总裁班:企业生命周期和战略管理导入   

免费试听申请
/ 留下您的联系信息,我们会有专业课程顾问与您联系,一对一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课程和服务,帮您更高效的解决管理难题 /
您的姓名
*
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您的职务
武大总裁班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