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大国学班课程:中国企业家在商道和佛心之间
-
发布时间:2025-05-22 人气:115
-
谁能真正领悟、谁能从容参透?每个一片“商”心在念佛的人想必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信什么都有的企业界,信佛很流行。
在转发最多的国学班课程上,或者热门微博里,必定有佛语。
同理,在拥挤了众多名人的微博中,佛堂高僧、修行法师也属于粉丝众多的热门人物。
企业家对佛教的信仰,大都源于本身,发自内心,亦在乎商道。
国学培训班认为的第一个是:与心灵有关
张茵说:“佛教在精神上给了我一个好的心态。”
对于玖龙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来说,在先后经历了2006年成为中国新首富、2008年“血汗门”、“破产门”两次滋味完全不同的“洗礼”之后,还能保持从容淡定,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对佛教的信仰。
“创业多年,如何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呢?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相信以善为本。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能完全以佛教来衡量具体的工作,但它在精神上给了我一个好的心态。”张茵如是说。
作为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张茵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她的管理心得是:“为了工作可以累在身体上,但不要累在心上”。
同样的感受也是属于中国首善曹德旺的。在他看来,信佛的根本在于“心”。
“有时候我进寺院,出于对佛祖的敬重,也会烧香。但是我从来不求什么,我知道求也白求,根本不灵,一切都在你自己心中。”曹德旺说,2012年2月13日,曹德旺来到北京龙泉寺,他向寺中法师建议“在开导人心上面多努力”。据悉,曹家四代信佛,曹德旺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为修复家乡的寺庙,前后投入了2000万元,但他很少烧香许愿。“有的大老板花几万块钱买头炷香烧,其实这个是很土的。你为什么去祈福烧香?因为你嫌自己不够富。你为什么嫌自己不够富?因为你有贪念。烧香烧不出佛理,烧不出平常心。”曹德旺这样认为。
武大国学班课程认为的第二点是:修行公德为慈善
曹德旺说:“修行要修出公德。”
有过艰辛奋斗史的曹德旺曾经被视作“极会花钱的暴发户”,因为他曾经花了六七千万元,盖了一座6000平方米的豪宅。
那个富丽堂皇的曹家大院代表着曹德旺曾经的想法:“世上有乔家大院,为什么不能有曹家大院?”后来,曹德旺称自己的这种想法“很幼稚”。因为搬进这栋“体现出文化、素质、品位、财富”的豪宅后,“他忽然觉得不对劲”。在豪宅里诵读古经,怎么都让他觉得别扭。
“菩提本无树,根本就没有房子,我们怎么可以一方面说自己是佛教徒,一方面又住这么豪华呢?真正的佛教徒,应该不住在那里,有一个草棚过下去就行了。”曹德旺说。佛家提倡修行,曹德旺说:修行要修出公德。
“什么是公德?公平是公,施予是德,虔诚是公,真实是德。”曹德旺认为。所以他喜欢做慈善。
曹德旺没有简单地把慈善等同于捐款捐物,而致力打造一个独立运作、活水长流的民间慈善基金。2009年2月,曹德旺宣布捐赠自己及其家族名下的60%股票,成立以其父名字命名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这是国内首家以股份运作成立的慈善基金会,资产规模35亿元,是我国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与此同时,曹德旺的个人慈善捐款累计已超过50亿元。
对于这些年的善举,曹德旺说这是“向社会粗浅地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当面对受助者的亲口道谢,曹德旺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投去居高临下、满怀怜悯的目光。
最著名的慈善家还有捐出近1/3身家的香港首富李嘉诚,他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李嘉诚总是坦然地告诉别人:我是学佛的人。2011年10月,李嘉诚成为首位获卡内基慈善奖的中国人。
武汉大学国学培训班上经常看得到晒佛心的各种表情
冯仑说:“真正懂佛的是易小迪,潘石屹是装神弄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都被视作信佛的商人,曾有新闻报道直接称其为“佛商”。因为媒体视线中的潘石屹除了喜欢参加世界佛教论坛,在其文章的字里行间也表现出他的修养身性,其商道心得中常常可见与佛语相似的人生感悟。
2010年8月,潘石屹发表博文,就媒体报道其宗教信仰一事作出回应。正式表明自己向来尊重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但绝非佛教徒。
虽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是佛教对于潘石屹的影响却非常大,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易小迪。
据潘石屹回忆,多年前,创业初期的他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一次,潘石屹遇到了麻烦事,他告诉了易小迪,但对方没给他出什么主意,只是淡淡地对他说:“我们一起念念佛经吧。”
那时,易小迪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南省佛学研究会”。潘石屹虽然常跟他们一样读《佛经》,但他认为自己“总是没有悟性”,不过,"从此人的性格变平和了一些”。
“想起来,在我困难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总是易小迪,他不一定会给我多少物质上的帮助,但他的讲话会给我力量,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同样,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我。”潘石屹说。
那时,无论在任何地方,潘石屹和易小迪都带着佛经,有空就看一看。关于这段过去,作为旁观者的冯仑有一句著名的话,他曾说:“看他们俩一起看佛经的书,但真正懂佛的是易小迪,潘石屹是装神弄鬼。”
潘石屹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听了很生气。现在我才明白,对上帝、佛、灵魂谁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理解,但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态度,追求真理的态度,在这个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思考和表达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梳理,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
武大国学培训班的小编认为这种想法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潘石屹的从商理念。
易小迪后来和潘石屹一样也当了地产商,成为北京阳光100置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易小迪引用了两句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了老板的易小迪生活一直非常简朴,行事也十分低调,他只坐经济舱,从不坐公务舱和头等舱。潘石屹认为这是因为“他的心境一直是那样的平静”。
与拥有900多万粉丝的潘石屹相比,易小迪的仅有2万多粉丝的微博显得十分冷清,他只关注了任志强和潘石屹,除此之外,就是他和潘石屹公司的官方微博。在更新频率很低的微博里,通常都是易小迪有关地产的博文链接,他从不提私事,更不曾谈及信佛,也不见他转发任何热门法师和高僧的微博。
在武大国学班的微博这个虚拟与真实并存、虚假与真诚皆有的平台之上,不少企业家似乎很喜欢晒晒自己的佛心商道,有标榜,也有膜拜,有真心皈依,也有刻意作秀……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曾是体育明星的企业家李宁,也是一个佛教徒。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宁说:“我很信佛,但我也没参透……我还是俗人。我只是佛教的一个消费者,不会成为高僧大德。”
“我们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佛教让我们安静下来。”广州某投资公司董事长李先生说。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除此,像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海南航空副董事长王健那样把宗教文化用于企业管理上的也大有人在。虔诚的“信徒”当一个企业家与宗教发生关系,他看问题的角度就变得新颖。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意义更像是哲学。“人生的幸福与不幸,实际上,就看你道德积累、功德积累得怎样了。这种积累不仅是今生今世的,还有过去若干世的。过去的积累,影响着今世的福报;今世的积累,决定着来世的报应。真正的福报都是这样来的,不是不择手段就可抢夺得到。因此,我们说,道德修养以及德行的积累,才是人生的原始‘资本’的积累。”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认为,高尚的品德是人最重要的财富,而信奉佛教和道教是其途径。因为从事医药行业,薛的信仰看上去顺理成章。“如果有人对你说,现在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家残酷一点,不择手段夺取财富,不要道德了,你千万不要听信,他是在害你。你现在把道德丢掉容易,到时候你再想拿起来时,恐怕已经晚了。这种道理在佛学的因果观里是了了分明的。你种下恶因,就只能结成恶果”。
-
上一篇:经理人培训:如何用3年时间,从职场菜鸟做到公司高管?
下一篇:武汉总裁培训:稻盛和夫:极度认真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