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历史不是要走回去,而是勇敢地迈向未来!这需要智慧,提升智慧,最便捷的方法是从历史中寻找。
白露初降秋微凉,暑退珞珈清风爽。9月9—10日,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历史系韩教授,引领
崇简人文传统文化班企业家学员一道探寻《史记·货值列传》中商业智慧的现代价值。韩教授气质儒雅、学养深厚、博古通今的学者风范,赢得了学员们的青睐。
学养深厚、气质儒雅
知古而鉴今,学史以明志
谈到现今时代,韩老师表示:中国人普遍不读书,缺乏心灵的深度,也不喜欢从过往经验中总结,无视历史,所以总是不断地在重复历史。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避免因无知而带来恶果。读历史,从历史中学会反思,是有智慧的人一直坚持在干的事。
讲到读史书,韩老师表示不要读教科书,应该读经典“两司马”——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作为中国人,这两部史书读懂了,中国很多的道理也就都明白了。
史家之绝唱,功勋千古司马迁
韩教授对《史记》很推崇。他表示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写给帝王看的,为文严谨,语言晦涩,不大好看。而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文采飞扬,读起来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司马迁的眼光、境界、才气、文笔冠绝千古,除了家学渊源深厚外,更是因为他经历过巨大的心灵创痛,痛苦升华所致。他因李陵之祸,开罪汉武帝,遭受宫刑。按司马迁自己的话讲“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世情冷暖,悲愤难言。种种遭际,心有郁结,让司马迁发愤着书以申其志,最终完成了不朽巨着《史记》。
苦难磨练造就勇者的不朽人生。史家绝唱,无韵离骚,功勋千古司马迁。
货殖列传,太史公超前的经济意识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专门为从事商业活动的杰出商贾所作的传记篇章。司马迁在传记中表达了对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视,认为社会经济活动是人性自然发展的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
9.10 教师节,献花名师表敬意
一、司马迁认为世人逐利、求富是人性自然发展的结果。他描述当时民间商业自由发展的状况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农工商虞趋利逐利“若水之趋下”。司马迁看到了人类追求物质财富的本性。对此,他表示,为政者应因势利导,而不是与民争利。
二、司马迁主张农工商并重,并非封建社会主流意识侧重的“重农抑商”,显出了他的远见卓识。
三、富者以奇巧取胜,贵出贱取。经营者在商品昂贵时,不要惜售,要把商品像粪土一样地抛出去;在商品低贱时不要惜购,要把商品像对待美玉宝珠一样珍惜地买进来。这样,在市场经营中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财富利润就会像流水一样源源而来。
学员课间都不愿“放过”韩老师
韩教授表示,“贵出贱取“道理简单深刻,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就像国人入股市一样,当牛市出现的时候,人性的贪婪总是导致不能见好就收,总是最后以惨败收场。很多时候,我们从事经济活动其先得要修心。
总言
在
武汉大学企业家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高级研修班两天的课程中,韩教授讲史记而不囿于史记,结合大量的历史和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解剖,对当前不良的社会价值观进行了鞭辟入里地批判,引领学员们看到了历史中蕴含的无限智慧,感受到了历史的深刻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