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管理者把自己累死了,员工却不领情(把道理说透了)!
发布时间:2025-05-22 人气:126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三茅网(ID:sanmaohr),不代表崇简人文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导读 |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要学会善于利用别人的“力”和“智”,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
 
  
 
  和管理者闲聊时,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那些下属啊,什么都做不好。”“要是他们经验丰富些,我就省心了。…”“他们都没接受过培训,我也没时间教他们,真是,离了我什么都办不成。…”“跟他们交代个任务真是费劲,等说清楚了,我自己可能早就干完了。”……诸如此类的话,相信各位或多或少也听过或者说过。
  
  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些牢骚话,并不能证明这位管理者能力有多强,反而说明他们不懂得培养与授权,以至于自己叫苦连天,下属和上司却都不买账。
  
  我认识的一位管理者就是如此,他每天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从上午九点开始上班,他就一直要忙着看邮件、回邮件.审阅下属递交的各种方案和报告,还要准备会议、搜集资料,与同级和上司开会,给下属开会,与下属一起沟通修改意见……常常是忙到晚上七八点钟,当天的工作还处理不完,因此只好带回家继续加班。每天他都觉得特别累,回到家里也不能好好陪家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完善方案,如何避免出错。
  
  可是,尽管他已经加班加点忙得不可开交了,还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下属提交的报告迟迟得不到他的反馈,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如何给下属的方案提供修改意见,新的任务因尚未考虑妥当很难及时分配下去,等候决策的下属不时催促他尽快做出决定…
  
  这时候,他觉得特别委屈,自己每天废寝忘食、尽心尽力地对待工作和下属,希望能帮他们少走弯路,让一切都进展顺利。自己真的错了吗?
  
  事实上,他的确做得不够好。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作为管理者,我们拥有别人的“力”和“智”,这么好的条件倘若不知善加利用,那么即便自己累得要死,也只会被人嘲笑能力有限。
 
  
 
  “凡事自己来”“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对于管理者来说,这并不是勤奋踏实的表现,而是一种恶习。
  
  史蒂夫?鲍尔默曾说:“有人告诉我他一周工作九十小时,我对他说,你完全错了,写下二十项每周至少让你忙碌九十小时的工作,仔细审视后,你将会发现其中至少有十项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或是可以请人代劳的。”他曾给微软经理这样一条忠告:“不要什么事都做。你的任务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这一条忠告,我相信所有管理者都要铭记。
  
  始终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唯恐部门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做并没有错,问题在于真的不必“事必躬亲”。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非你不可的,世界和这个部门离开你会照常运转,所以你大可不必因为没有亲自处理而不放心。身为管理者,你要做的是考虑哪些事情是可以交给下属来做的。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牢记“多想多看,少说少干”的原则
  
  对于刚刚从基层提拔上来的管理者来说,这一原则尤其要注意。我知道很多因业务能力出色而升职的管理者,往往会亲自冲锋陷阵,在一线拼搏,这是不够妥当的。对你来说,多想多看,才能、“旁观者清”,才能更客观高效地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区别“你能做的事”和“你该做的事”
  
  身为管理者,你的能力无须通过“你能做的事”来证明,能做并不代表你就要亲自去做。你应该考虑的两件事是:自己应该做什么,别人能够为自己做什么。确定了这两点,你可以确定事情的优先级别,为自己争取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
 
 
 
  告别“来者不拒”的坏毛病
  
  想想看,自己是否经常说这样的话,如果是,请尽早抛弃它们,因为它们不仅会让你陷入无穷无尽的忙碌中,而且剥夺了员工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放这儿吧,我会处理的。”“让我想想。”“这件事,稍后我会通知你。”“你别管了,我让某某去做。"“把具体情况跟我说明一下,好吧?”
  
  凡事不要过于追求尽善尽美
  
  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所管理的组织一切都非常完美,虽然他们清楚这不大可能。完美永远是相对的,凡事都由你自己来做也未必就会不出一点儿问题。允许员工在实践中犯错,这样他们才能成长。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管理智慧微信平台,文/高伟,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俞敏洪:要想成就事业,这2点缺一不可

下一篇:不懂僵局规则,企业就危险了

免费试听申请
/ 留下您的联系信息,我们会有专业课程顾问与您联系,一对一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课程和服务,帮您更高效的解决管理难题 /
您的姓名
*
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您的职务
武大总裁班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