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样有效开展外派培训管理
- 发布时间:2024-12-16 人气:113
-
欢迎加入到崇简人文中心-参加武汉中高层培训课程学习!企业家学习首选平台,传播前沿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为人处事、健康生活、时讯信息等,助力企业及企业家成长。
在一家企业中,对于员工的培养,必不可少的就是外派培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进修”。一般来说,公司外派某员工去培训,那就是重视其发展的表现,但是很多人参加外派培训后,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让企业的外派培训实现其价值。在这里我们分析三种情况,以便我们有效开展外派培训管理。案例一:小刘是A科技公司的职员,2012年春节前加入公司,2012年4月被公司派遣参加一项先进的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小刘回到公司开始主持研发新项目。新项目进行到一半,小刘被同行企业以高薪挖走。虽然同行企业按照小刘事先与A公司签订的《培训协议》,替小刘赔付了A公司的培训及相关费用,但是A公司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进行的新项目,因没有其他人员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核心部分而就此搁浅。案例二:小赵是一家贸易企业的业务经理,因工作表现出色,被企业当做后备人才培养,并于2009年2月,被企业派往北京,公费脱产研读MBA。当小赵怀揣着工商管理硕士的毕业证书回来后,不但职位没有得到任何晋升,而且薪酬方面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在外界公司许以高薪和高管职位时,小赵递交了辞呈。案例三:小马是一家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公司现需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于是派半路出家的马经理参加绩效管理培训。马经理学成归来后开始建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但总是无法有效开展,后来经过咨询公司介入后,才发现马经理由于没有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对绩效管理培训课程的很多内容仅是一知半解,在实施过程中更是断章取义,导致整个绩效管理体系重新返工。跟很多同行聊天时发现,大部分公司对于外部培训管理,不外乎寻找培训供应商、培训人(或部门)申请、领导审批、签订《培训协议》、参加培训、报销培训及相关费用、培训资料存档等一系列流程,正规一些的公司,还会有形式各样的“培训分享会”。然而开篇的三个案例,都是按照这样的培训流程进行,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培训流程框架没有问题,只是在执行的细节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一、正确选择受训人参加外训首先要选对人。选择人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这些维度主要包括:受训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个人的意愿以及是否具备将培训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等。如果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往往就是所谓的“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情况;个人如果没有接受培训的欲望,外培就成了变相的旅游、休闲,参加培训也仅仅是走个过场,那么,培训对这样的受训人也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同时,接受培训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外部培训拓展视野和思路,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因此要求受训人还要能够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绩效,这就要求受训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演讲能力。案例1中,公司在挑选外派人员时,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挑选。小刘2012年春节前加入公司,至2012年4月,入职仅仅3个月,还没有对公司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时间短,无法对小刘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尤其是工作稳定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导致小刘学成回来不久,便挂职而去,不仅培训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还使企业丧失了稍纵即逝地商机以及在经济方面造成的极大损失,培训风险非常高。二、外训要有明确的目的,且需与职位、薪酬相挂钩培训不是福利,更不是公费旅游,也不要把派人参加外部培训当做是对员工的奖励,看成是留人的法宝,尤其是外训,既然付出了人力和财力,就一定要有目的,有效果,要么是需要受训者接受培训后完成某项或某类工作,要么是需要受训者胜任重要的岗位。因此在外训前,要事先设计好受训者学成归来后的新岗位,以及与新岗位相匹配的待遇等,这样既满足了受训人的期望,又达到了企业的目的,不会在外派培训后出现人岗脱节的现象。案例2中,小赵固然有不忠实的表现,但首先应该检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只是因为小赵工作出色,便外派参加费用不菲的MBA,然而却没有铺好后续的路,仅仅将外派脱产研读MBA当做了一次奖励。随着小赵培训归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均已提升,但是在公司的职位及薪酬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当外部满足了小赵的期望时,小赵义无返顾的跳槽离去。人力资源部好心办坏事,原本设想是通过培训留住小赵,结果反而因为培训,使小赵更快地离开了公司。三、外训不需要全员参与,但也不宜“单兵作战”外部培训一般费用不菲,从成本角度出发,没必要派相关人员全体参加。但是要求参加外训的人能够在接受培训后,对企业内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使将外部培训的内容能够成为可持续的内部培训内容,使外部培训的成本经济化及效果最大化。同时还要避免培训沟通中的信息不失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旦信息失真,将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因此,如果有条件,至少应该派两名与培训内容相关的人员参加,一个是决策型,主要作用是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培训内容的整体思路,便于培训后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个是执行者,能够通过培训掌握实际操作的思路和技能。案例3中,正是因为半路出家的马经理一个人参加培训,没有同事在培训中共同探讨交流,回到实际工作中无法保质保量的推进。因为如果马经理作为执行者,则缺少相关人员督导执行过程,修正培训效果的偏差;如果马经理作为督导者,则又缺少和自己信息对称的执行者去操作,才会出现操作过程中断章取义,导致最终的结果和最初的期望南辕北辙。
-
上一篇:中层管理者的沟通技巧培训
- 免费试听申请
- / 留下您的联系信息,我们会有专业课程顾问与您联系,一对一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课程和服务,帮您更高效的解决管理难题 /
- 版权所有:博海国济武汉教育研究院 ︳鄂ICP备18014175号-1 ︳ 公司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侧路湖北省科技创业大厦B座1202(武汉大学西门对面)